发布日期:2024-12-14 05:57 点击次数:183
吾蜀彭县唐容川(公元1862~1918年)著《中西汇通五种》,其中,以《血证论》最有学术价值,而其论瘀血尤为独有,可与王清任相昆季。兹将其散见于书中之语,集为一帙,以公同好。 旧血就是瘀血,此血不去,便阻化机。瘀血不行,则新血断无生理。 有瘀血亦怔忡。 如邪气不去而补之,是关门打狗;瘀血未除而补之,是助贼为殃。 其离经尚未吐出之血,是瘀血,即与好血不相合,反与好血不相能,或壅而成热,或变而为痨,或结瘕,或刺痛,日久变证,未可猜想,必亟为排斥,以免自后诸患。 血既止后,其经脉中已动之血,有不成复还故说念者,上则着于背脊胸膈之间,下则着于胁肋少腹之际,着而不和,必见难熬之证,或流注行为,则为肿痛telegram 文爱,或滞于肌肤,则生寒热,凡有所瘀,莫不窒碍气说念,收敛守望,久则变为骨蒸干血痨瘵,不可不急去之也。且经隧之中,既有瘀血踞住,则新血不成安行无恙,终必妄走而吐溢矣。故以去瘀为治血要法。……旧血不去,则新血已然不生,而新血不生,则旧血亦不成自去也。 血瘀于脏腑之间者,久则变为干血。一切不治之证,总由不善去瘀之故。故善治血者,必先以去瘀为要。 王清任著《医林改错》语多粗舛,唯治瘀血最长,所立之方,乃治瘀活套方也,一书中唯此汤歌诀,颇有目力。何绍奇
本站仅提供存储事业,通盘本色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存害或侵权本色,请点击举报。